吕梁学院课程多元考核实施办法
院政〔2013〕206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四三二一”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将启动多元考核课程的改革工作。依据《吕梁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院政字[2013]16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多元考核课程改革目标
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导向,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彻底改变原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弱化期末考试,以考核方式改革为牵引,推进突出学生主体建构的“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带动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的系列变革。通过3年左右学校对多元考核课程的集中申报和引导,实现课程多元考核的常态化运行。
二、多元考核课程改革原则
依据《吕梁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多元考核课程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在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导向,构建多元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2.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弱化期末考试,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完成课业的情况等纳入学生的考核成绩范围,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采取小论文、读书笔记、社会实践报告、登台讲课、实践操作、讨论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在注重考核形式的同时,要切实注重考核内容的设计,切实提高考核质量。
3.原则上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只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根据课程特点可由3~5个部分组成,如出勤占10%,课堂综合表现占15%,作业完成情况占15%,阶段性测验占20%等,平时成绩组成及权重分布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确定,赋分要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注重考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
三、多元考核课程申报要求
1.原则上,要求每个系部选择本学期所开课程中四分之一的课程参加多元考核方式改革。同时为了保证质量,要求每位教师承担的改革课程以不超过2门为宜,每个班级的改革课程以不超过3门为宜。
2.前面学期中已参加多元考核改革的课程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改革,务求实效。
四、申报程序
个人申报——系部推荐——教务处审核
五、申报材料
1.XX系(部)多元考核课程改革方案;
2.XX课程多元考试方式改革实施细则(附考核进程表及各环节评分标准);
3.吕梁学院多元考核课程简明登记表;
4. XX系部多元考核课程汇总表。
六、多元考核课程的管理
1. 多元考核课程的管理实行校、系两级负责制。系部负责多元考核课程的日常实施和指导,学校在适当时机组织对课程多元考核工作的总结研讨。
2.为激励教师参与多元考核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对参与多元考核改革的课程给予1-2倍的工作量系数奖励,按学期计发。
3.工作量系数由教务处根据多元考核课程改革的实际核定到系部,系部根据本系参加课程的优劣进行二次分配。
4.教学系部和教师做好多元考核课程改革的总结反思工作,学期结束应提交:①XX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总结(含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②XX系部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总结。
5.教学系部做好档案整理工作,于学期结束时将多元考核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并留存少量原始资料备查。
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