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在线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20-03-19 编辑:jwc   点击:[] 次

院教函[2020]9

关于进一步加强在线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217日开学以来,教务处与各教学系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克服困难,周密安排,在线教学工作总体上在平稳有序中实现了良好运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深化对在线教学认识,分析研判教情学情、深入挖掘教学潜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结合近期教学工作,就进一步做好在线教学及其相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在经过一个月的教学适应后,师生教学热情会有变化、课程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会有变化,要高度重视师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抓好教学工作,保持良好教学效果。

2、注重效果、因材施教。在线教学要加快向以为中心转变,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切忌上传课件资料后在群里等待学生提问,也要避免直播课堂的满堂灌现象。要注重对线上教学的知识体系重构,强调学习任务驱动,适度合理布置作业和测试,科学有效使用平台签到、讨论功能,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引导。还要注重对线上学习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并监督检查;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督促学生开展有效的线上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加强监督,规范管理。要把学校和各教学系在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师中,特别是对部分教师精力投入不够、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教学平台运用不好、教学资源推送较少等问题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培训指导。要对在线教学过程和规范、课程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指导,建立问题检查和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4、积累经验,树立典型。各教学系要注重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交流和研讨,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对在线教学的认识,加强对在线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改革,推进理念方法的更新。特别要挖掘勇于尝试创新、注重课程教学设计、实时检测学习效果的教师或课程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线上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请于410日前各系至少推荐2-3个典型案例,要求全面反映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教务处将汇编成册、广为宣传)

5课程建设,重点推进。要以本次在线教学为契机推进我校课程建设和改革,选择优秀教学平台、打造课程团队、构建课程资源、探索教学模式、积累运行数据,切实做好课程建设的各项实际工作,打造一批有创新、有特色的精品课程。(各教学系应对本系课程制定分类建设的计划,教务处将在适当的时候对我校各类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6持续改进、优化方案。根据防控要求,在线教学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各系先按照延迟至5月初考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妥善安排后续工作。在线教学的部分短学时课程结课后,各教学系根据实际制定考核方案,并报教务处批准后组织实施。在线教学期间各系继续准确填报每周线上教学周报表和在线教学课程信息表。(每周五下午六点前报教务处相关人员

7返校教学、及早谋划。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师生返校已日益临近,各教学系和各位教师要研究线上教学与复学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提前谋划学生返校后对线上教学阶段学习效果检测方式,探索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提前谋划上学期课程的补考以及毕业生重修考试的工作,确保开学后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8教研教改、协同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学期教学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各教学系在认真做好在线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其它重点工作,特别是专业建设、教研教改,要做到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师范专业认证今年要力争做到全部达到一级标准部分专业申报二级的目标;要深挖潜力、集中优势,精心准备省级教改项目与省级一流专业的申报工作,争取取得较大进展与突破。

9、毕业学生、优先返校。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学校正在制定毕业生返校计划。省委要求毕业生开学需要做到“十个”到位,比如要封闭校园,要师生在校隔离,这个要求很高,对学校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学校将考虑优先组织需要做实验的学生返校。本学期毕业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重修补考。实习实训,都已基本完成,极个别专业的部分学生未完成实习任务,不再安排实习实训,可以减免学分(各系列出需要减免学分的学生明细)。理论教学,经过摸底,涉及很少专业、很少门数、很少学时。已安排的继续进行,还未安排的及时安排网上进行,已完成教学的要确定考试方案,及时进行考核。重修补考,暂考虑学生全部返校后进行,(各系要摸清需要重修或补考学生底数,安排学生参加网课学习取得成绩或者通过自修参加返校后组织的考试,当然本学期考核方式、命题方式要联系教学实际,采取开放式、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仍然采取网络指导的形式进行,防控期间原则上不进行面对面指导。

                                教务处
                          2020
318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吕梁学院弘博楼B座1楼

联系方式:0358-3389169(综合咨询)  

邮政编码:033001

电子邮箱:jwc@llu.edu.cn

资源推荐
推荐链接
官方媒体
  • 教务部网站
  • 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