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内涵及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A级
|
C级
|
1.0
|
0.8
|
0.6
|
0.4
|
1 师资
队伍
(25分)
|
1-1
队伍结构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负责人学术造诣高,在校内有较大影响,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近3年内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或教研项目≧2,或发表教改论文≧2。
|
课程负责人学术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特色。近3年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科研或教研项目≧2,或发表教改论文≧1。
|
4
|
|
|
|
|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
任课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50%。
|
任课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5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0%。
|
3
|
|
|
|
|
教学团队
|
师德高尚,模范遵守《吕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团队教书育人成效明显,教学水平高,无教学事故;近3年内有校级以上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获奖等综合类奖励。
|
遵守《吕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书育人有成效,教学水平学生反映良好;遵守规章制度,无教学事故。
|
5
|
|
|
|
|
1-2
科学研究
|
论文数量
|
三年内在不低于我校层次的期刊上发表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人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上。
|
三年内在不低于我校层次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人均1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上。
|
3
|
|
|
|
|
教研活动
|
团队每2周有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资料完整。
|
团队每2周有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资料基本完整。
|
3
|
|
|
|
|
1-3
教学研究
|
论文、项目
|
3年内年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2人以上;主持教改研究项目1项以上。
|
3年内年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4人以上;参与教改研究项目1项以上。
|
5
|
|
|
|
|
标志性教改成果
|
3年内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学表彰等≥1;或出版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1
|
3年内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教学表彰≥1项;或出版教材
|
2
|
|
|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内涵及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A级
|
C级
|
1.0
|
0.8
|
0.6
|
0.4
|
2课堂教学
(40分)
|
2-1
教学文件
|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内容设计紧贴人才培养目标。
|
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
|
2
|
|
|
|
|
教学进度表
|
教学进度表规范,且能认真执行并输入综合教务系统。
|
教学进度表规范,且能认真执行。
|
1
|
|
|
|
|
教案
|
教案规范完整,同时具备电子教案。
|
教案规范完整
|
2
|
|
|
|
|
2-2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明确教师的引导者角色,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实践教学(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教学有设计,但教育教学理念比较传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
8
|
|
|
|
|
2-3教学实施
|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体现最新教改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成果,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配置基本合理。
|
10
|
|
|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方法选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
能较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启发式、参与式等运用较差。
|
10
|
|
|
|
|
作业布置、批改与辅导答疑
|
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按规定进行批改,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
能完成教学任务书规定的作业布置、批改与辅导答疑任务
|
7
|
|
|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内涵及标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D
|
A级
|
C级
|
1.0
|
0.8
|
0.6
|
0.4
|
3 教学资源(10分)
|
3-1
教材建设
|
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
|
3.1.1根据教学大纲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或高水平自编教材;
3.1.2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文献资料;
3.1.3有可行的实验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满足教学需要。
|
选用近3年新出版的统编教材,有主讲教师自编的相关讲义;实验教材配套齐全。
拥有基本齐全的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
|
5
|
|
|
|
|
3-2网络资源
|
网络资源应用
|
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
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较好;
|
5
|
|
|
|
|
4教学
效果
(25分)
|
5-1
专家评价
|
评价结果
|
被校、系听课,同行或督导组评价高;
|
被校、系听课,同行或督导组评价良好。
|
10
|
|
|
|
|
5-2
学生评价
|
评价结果
|
近三年课程组全体教师评教成绩平均≥90分
|
近三年课程组全体教师评教成绩平均≥70分
|
5
|
|
|
|
|
5-3
考试
|
考试成绩
|
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考试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质量高;学生成绩分布合理。考试各环节资料齐全完备。课程结束后的课程总结详实具体。
|
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质量较高;成绩分布较合理。考试各环节资料齐全完备。课程结束后有课程总结。
|
10
|
|
|
|
|
合计
|
100
|
|
|
|
|
说明:
1、课程在编任课教师人数原则上≥3人。
2、指标体系中给出了A、C两个等级的评审标准,当某项指标达不到A级标准,而又高出C级标准时,评为B;达不到C级标准,则评为D。
3、得分计算:
每个观测点得分=各观测点分值*各观测点等级系数
A、B、C、D等级系数分别为1.0、 0.8、 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