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关于做好新一轮专科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及相关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规格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等,是编写选用教材、指导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标准,也是监督、评估学校教学质量,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重要依据。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可行、全面细致的教学大纲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将对专科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现就新一轮专科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及基本依据
教学大纲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要体现改革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大纲编写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
二、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1、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统一
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体现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规定出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分量适当,深广适宜。
2、科学性与先进性相统一
教学大纲中所列的材料论点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在科学上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新”,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技成果,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进入专业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技术领域;先进性还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教学条件等方面。
3、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统一
教学大纲的制订要服从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解决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联系与配合,以避免必要知识的重复和遗漏。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适应性。所谓针对性,就是不仅课程本身是针对培养目标而设置,而且教学内容也是针对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而安排。由于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需要确定,社会需要包括当前需要、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三者必须兼顾,使学生不仅具有在毕业后就业上岗的能力,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适应性,就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实际需要的,或是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所需要的。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精益求精,理论课程应以服从服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要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把握“必需、够用”的“度”;实践课程则要强化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应用。
4、基础理论与能力培养相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从总体上看,应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文科专业以培养务实能力为主线);从课程教学看,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突出能力培养。制订的教学大纲应突出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制订专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
1、本次修(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各理论课程(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实验和各单独设立的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实习、课程设计等)。
2、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制)定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列设的课程为准。编制教学大纲要根据相关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名称、课程(含实践环节)编号、学分、学时数(周数)等规定进行。含有实验内容的课程,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实验大纲。凡对不同专业教学要求不同的课程,应分别提供教学大纲。
3、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其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从专业教学的全局出发,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各课程上承下传,互相衔接,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4、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的课程均须制定符合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无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
5、公共必修课程制定(修订)大纲时要参照教育部、山西省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纲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得低于基本要求。
6、为落实课程创精品的指导思想,体现课程特色,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在课程的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所创新,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8、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要力求文字严谨,名词术语规范,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
四、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本次制定的教学大纲应按照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与管理规定》(校政字[2005]45号)文件执行,其基本结构按照新制定的模板编写,教学内容面应根据我校2009级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以下调整:
1、关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应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选取符合行业发展与职业岗位需求,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然后从简单到复杂,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非师范专业的专业技术类课程应着力构建由模块、项目或任务等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模块序号(名称)、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以及任务、教学地点、教学方法等,并注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和进度以及课堂讲授、实验、上机、讨论、课外教学等内容的具体课时分配。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技术类课程也应尽力向此要求靠拢,要紧扣基础教育新课标,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发展倾向,选取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其它各类课程均应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改革需要,做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编排。
2、课程名称要写全称,不能简化,不能重复。对于同名课程,若教学要求不同,可在课程名后,用Ⅰ、Ⅱ、Ⅲ等加以标识。如高等数学(Ⅰ)
3、课程编码方法,采用2009年教务处颁发的“课程编号规则”的编码方法。
五、制订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由教务处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指导意见,统一格式。
(二)教学大纲由课程归属系部(或其它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分专业组织编制。
(三)编写教学大纲是一项系统工作,量大、面广,要求高且又需相互协调配合,各系部及有关单位要充分重视,认真落实,集中精力,投入力量抓好此项工作。
(四)各系部要成立教学大纲编写审定小组,负责审定各专业所属课程的教学大纲。
(五)各教研室要组织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大纲。要认真开展研讨,充分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发扬学术民主,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力求制订的教学大纲科学、规范、适用。
(六)各教学系(部)及相关单位编制的教学大纲须经教研室评议、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审定,并填写《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汇总表》,审定后,按专业装订成一册。
六、任务安排与格式要求
(一)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大纲由相应承担课程的教学系(部)及有关单位负责编写(见表1):
(二)其它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相应系(部)负责编写。
(三)排版格式要求:
1、一律采用word2003文档编写;使用标准A4型(210毫米×297毫米)排版;页边距均为25毫米;行间距:固定值22;插入页码居中。
2、课程名称标题用小二号方正字小标宋简体加粗居中,英文名称采用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字体居中,正文为小四宋体;如有多层标题,第一层用中文数字一,第二层用阿拉伯数字1,第三层用加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正文一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加粗。其他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3、文中的表格:表格标题五号黑体居中,表格中的文字使用五号宋体字,设单倍行距(取消“如果定义了网络文档”),序号、学时分配两列中的内容居中排列,表格宽度与页面宽度一致。
表1 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安排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大纲
责任单位
12003101A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思政部
12003102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12003103A~12003103E 形势与政策 1 90
19003101~
19003103 基础英语 12 204 公外部
110031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54 36 计算机系
14003101 A
14003101 B
14003102 A
14003102 B 体育 8 138 体育系
01003101 大学(高职)语文 3 54 中文系
31003104 大学生就业指导 2 18 18 学生部(处)
31003103 劳动教育 1 1周 学后勤处
32003101 社会实践 2 2周 学生部(处)宣传部
31003101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2 2周 武装部
31003105 毕业教育 1 学生部(处)
13003101 心理学 3 54 教育系
13003102 教育学 3 54
01003103 普通话训练 2 18 18 中文系
01003104 汉字规范训练 1 9 9
04003101
04003102 高等数学 数学系
05003103 大学物理 60 12 物理系
05003104 电工学 36 12 物理系
七、提交材料和时间
1、《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汇总表》
2、《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3、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以上材料务于2009年9月30日之前报送教务处,联系人:高文丹。联系电话:13835828190。
附件: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模版)
2、实验(实习)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模版)
3、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模版)
4、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体例)
5、课程简介的基本内容(模板)
6、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汇总表
7、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二日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