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及有关单位:
为了加快我校专业建设步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我校转型为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提高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学校拟组织申报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为做好本年度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新专业申报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7]2号)(附件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附件3、附件4)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2、新专业申报应符合我校办学定位与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从山西省及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为目标。
3、新专业申报应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性质,充分考虑到新增专业的报考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以现有专业为依托,逐步拓展学科专业领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凡通过现设专业拓宽方向可以基本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宜增加新专业。
二、申报新专业的基本条件
申报新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有人才需求论证报告,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0人(艺术等特殊专业除外);
2、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其它必需的教学文件;
3、能配备完成该专业培养方案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一般应有相近专业为依托或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专业优势;
4、具备完成该专业培养方案所必需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基本的办学条件。
三、新专业申报的程序
1、新专业调查论证:申报新增专业须经周密的调查论证。
2、系部推荐:各系部推荐申报新增本科专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上报教务处。
3、校内专家评审与报批: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新增专业进行论证及材料审查,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审批。
四、工作要求
(一)各教学系(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7]2号)(附件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附件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附件5)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附件6)等文件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申报工作。
(二)关于设置XXXXX专业的论证报告
论证报告必须含增设该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等,就业趋势与信息分析须有具体数据材料。
(三)关于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教学系(部)应认真研读《吕梁学院关于制定2012新增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附件7)、吕梁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件8)等文件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制定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四)关于XXXXX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一览表
各相关教学系(部)要在掌握教育部和省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填写该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由课程承担系(部)向申报专业的所属系(部)提供相应的师资配置,并由各申报专业所属系部联系课程承担系部,进行汇总报表。专业必修课程师资由各专业所属系(部)配置。
特别提示: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在师资配置时应在现有条件下尽量配备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队伍。
(六)关于填写《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申请表》
在填写《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申请表》中“学校基本情况”、“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时应以附件15“吕梁学院基本情况”为依据。
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几点说明和注意事项
1、培养目标、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的描述要现实、具体、可行。
2、毕业要求应描述不同模块课程的课时数、学分要求、主要实践环节的要求以及总课时数、总学分的要求;若要提出证书要求应以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通用类资格证书的名称描述。
3、授予学士学位的要求应概括描述对课程和学分的总体要求,特别要提出对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等)的要求等,符合《吕梁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可授予XX学士学位。
4、基本思路中应简短描述总体思路并应逐一阐述。
5、专业代码、主干学科请查找《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填写。
6、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
7、主要课程简介和主要课程教材一览表应描述本专业承担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学时、学分指的是该门课程的总学分和总学时,并与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的相应课程的学分、学时一致。
8、课内总课时为2550内。
9、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中“课堂教学”一栏应填写除去其他教学活动所占周数来计算周数。学校安排的教学周数四年八个学期均为20周,因迟开学2周,第一学期安排军事训练2周,考试2周,课堂教学周数为14周;第八学期除安排毕业教育(课程编号为31004105)1周,提前离校2周,机动1周,毕业考试2周,课堂教学周数为14周;
10、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中不占教学周数的实践活动应保留原有的说明并简要说明不占教学周数进行的活动方式。
该表下方应须保留说明如:
1、本表中除学年、学期栏目外的其他栏目下的数字的单位均为“周”
2、加()为不占教学周的教学活动周数。
3、社会实践2周,分别安排第二学期、第四学期暑假进行。
11、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一)和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二)中所列的课程模块的学时要与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相应模块的学分、学时数一致。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一)与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二)相对应的课程模块的学时、学分要相同
12、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课程设置的总学时数应按照课程的总体要求确定,不一定非要按课堂教学周数和周学时的乘积确定总学时数;但安排周学时数时一定要除去教学活动所占周数后满足课程总学时数的要求,实验实训课程应尽量独立开设。
13、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中的“考核形式”中的考试或考查选项中应合理分布,科学设置。
14、在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每类应设置六门以上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至少选修的最低学分要求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自行设置。
15、在编写方案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表格的大小和文字的设置,并删除相关注释、说明、表中的空格(但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下的说明需部分保留)。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发表的文章一样要整体排版,文字和表格形成整体,语言尽量要连续,表格不能出现断层,表格应放在适当的位置。
16、各学期的周学时数要相对均衡,最好周学时数不要超过30学时。若某学期周学时过多,一定要调整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学期,确实调整有困难的,经与教务处联系可适当调整公共课开设的学期。
17、各系部要成立培养方案评议小组,其成员可由各系部主管教学的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其成员不少于5人。经多方讨论、系部领导班子成员论证后并填写《吕梁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自评意见书》
六、材料提交与时间安排
申报新专业须提交如下材料:
1、2012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一份;
2、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申请表一式三份;
3、关于设置XXXXX专业的论证报告一份;
4、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份;
5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自评意见书一份;
6、XXXXX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一览表一份;
7、XXXXX专业开出实验匹配表一份。
请各申报单位于7月29日8:00~18:30将以上申报材料的纸质版按照上述排序装入档案袋中交教务处,联系人:高文丹,电话:13835828190,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gaowd888@163.com。
附件:(可在教务处网页下载)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
03A《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含目录外专业)》
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英汉对照)》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7、《吕梁学院关于制定新增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8、吕梁学院本科培养方案模板
9、XXXXX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一览表
10、XXXXXX专业开出实验匹配表
11、2012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
12、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申请表
13、培养方案课程编码方案
1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自评意见书
15、吕梁学院基本情况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