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2013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实施方案
根据《吕梁学院关于举行2013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通知》(院教函[2013]11号)文件精神,在各教学系的认真组织和精心准备下,我校2013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试和复试工作已顺利完成,为确保决赛阶段工作能够严谨有序、客观公正的顺利实施,教务处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教师教学技能是师范类毕业生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师范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举办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竞赛,旨在加强我校师范类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培养师范生从教的基本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组织机构
本次决赛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指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采用分类分组方式进行比赛,即专科、本科师范类专业均划分为文科组和理科组,两组比赛同时开始,新、旧校区参赛选手分别在本校区赛场进行比赛,决赛评委由教务处负责聘请并配备工作人员若干人。
三、决赛时间、地点
1、决赛时间
第一单元:5月11日(周六)下午14:30—18:30;
第二单元:5月12日(周日)上午08:00—12:00;
第三单元:5月12日(周日)下午14:30—18:30。
2、决赛地点:
新校区赛场:新校区教学楼一区2层1-A209教室;
新校区准备室:新校区教学楼一区2层1-A201教室。
旧校区赛场:东院教学楼一层第002教室;
旧校区准备室:东院教学楼一层第004教室。
注:各参赛选手具体比赛时间、地点及顺序详见附件2。
四、决赛内容、成绩评定和计分办法
1、决赛内容
本次决赛采用同一专业选手讲授相同授课内容的原则,教学内容以现行中学教材为主,讲课题目从各教学系提供题目中产生(各专业决赛题目见附件2)。
2、成绩评定
本次决赛采用15-20分钟现场讲课形式,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见附件1)。每位评委按照评分标准,独立评定其每一个测评要素的得分。
3、计分方法
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值为本参赛选手的最后成绩(分数取小数点后2位)。
五、决赛流程
1、5月7日教务处网站公布决赛题目及《决赛实施方案》;
2、5月9日下午3点在新校区教务处办公室召开全体参赛选手会议,确定讲课顺序,每人提交决赛讲课教案一式十份;
3、5月11日上午10点在新校区教务处召开全体评委及工作人员会议,宣布评分标准、工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4、5月11日—12日正式比赛(时间安排见附件2),比赛开始前10分钟工作人员甲组织本场听课学生进入赛场,各位评委、有关工作人员到达赛场指定座位就坐,工作人员乙分发教案、相关材料给评委;
5、参赛选手开始讲课前,把课件拷入计算机;
6、评委认真听取参赛选手讲课,并按标准在评分表中逐项评分;
7、选手讲课结束,工作人员甲组织本场听课学生退场,组织下一场听课学生在赛场指定座位就坐,工作人员乙收回各评委的评分表;
8、选手讲课开始后,工作人员乙、丙进行统分工作,核对统分结果正确无误后,在统分员一栏签字,当本场比赛还剩10分钟左右时,工作人员甲组织下一场听课学生候场。
六、有关要求
1、各教学系要组织好听课学生,原则上本系专科学生听本系专科参赛选手的讲课,本系本科学生听本系本科参赛选手的讲课;
2、参赛选手和听课学生必须在规定讲课时间前10分钟在准备室等候,不要喧哗、吵闹,以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3、听课学生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进场、出场井然有序,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4、退场后的所有学生应及时回到本教学系部,参加本系的教学活动;
5、进入讲课室的所有学生、工作人员和评委自觉将个人通讯工具关闭。
6、工作人员和评委应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本次决赛顺利进行。
七、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按类组分别表彰,表彰名额分配按各类各组参赛人数比例(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统计)划分: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优胜奖40%。
附件:
1、吕梁学院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2、2013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决赛选手讲课时间顺序表
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五月九日
附件1:
吕梁学院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系、部
|
| 类别
|
| 姓名
|
| |
讲课课题
|
| |
项目
| 评 估 指 标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得分
| |
A
| B
| C
| D
| |
教案
(15%)
| 教案结构完整(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及过程合理、连贯,论述正确)。挂图、道具、实物等教具设计符合授课需要,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等授课方法设计合理、得当。列举案例具有启发性。
| 15
| 15
| 12
| 9
| 6
|
| |
基本功
(15%)
| 普通话标准。板书布局合理,能与课件有机结合,粉笔字优美、流畅。
| 15
| 15
| 12
| 9
| 6
|
| |
教学
内容(20%)
| 讲解的知识内容正确、表述清楚、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 20
| 20
| 16
| 12
| 8
|
| |
教学方法与手段(25%)
| 课程导入方式适当;语言表达有条理、逻辑严密;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简洁;提问准确,紧扣教材重、难点;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
| 15
| 15
| 12
| 9
| 6
|
| |
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件目的明确紧密结合教学重点;能反映客观现象直观性好;程序步骤分明、过程明了;课件的演示与讲解能促进学生思维;对演示结果能做出正确解释、说明和总结。
| 10
| 10
| 8
| 6
| 4
|
| |
教学
效果(15%)
| 师生交流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能接受和理解讲授内容、达到本次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效果好。
| 15
| 15
| 12
| 9
| 6
|
| |
教学
态度(10%)
| 讲课有激情,教风严谨,言传身教,仪态端庄,为人师表。
| 10
| 10
| 8
| 6
| 4
|
| |
评委
签字
|
| 总分
|
| |
|
| | | | | | | | | | | |
|
备注:少于15分钟每少1分钟扣总分0.5,超过20分钟者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