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教函[2014]23号
关于组织师生暑假试听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
通识教育课程是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健全完整人格,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举措。21世纪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知识广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未来多向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这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适应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下学期拟引进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请通知本系教师及学生暑假里先行试听,以便开学初选课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下学期拟开设课程
我校下学期拟开设6门课程(已纳入我校通识选修课程库):
1、文艺美学(主讲教师: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人文艺术与文化传承领域);
2、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主讲教师:武汉大学赵林教授,公民素养与社会关怀领域);
3、数学文化(主讲教师:南开大学顾沛教授,自然科学与科学思维领域);
4、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主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赵峥教授,自然科学与科学思维领域);
5、地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主讲教师: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自然科学与科学思维领域);
6、大学生创业基础(主讲教师:上海理工大学李肖鸣教授, 工程技术与资讯应用领域)。
二、试听办法
登陆尔雅通识网络课程网站tsk.erya100.com,点击课程网站所列课程资源均可进行试听(前5节),重点试听我校拟开的上述6门课程,下学期正式选课。
三、尔雅网络通识课程的特点
尔雅通识课程是集“优质通识课程资源”、“自主修学分系统”与“系统运营托管服务”为一体的网络通识课程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1、优质通识课程资源
(1)名校、名师、名课;
(2)高清拍摄、广播级制作成象“百家讲坛”的电视片形式、配备完整字幕;
(3)配套相关教参书、作业、试题;
(4)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
2、自主学习的修学分系统
(1)学习流程:选课、听课、做作业、讨论答疑、考试、获取学分;
(2)学习进度一目了然:学习行为、学习进程全程记录、管理、评价;
(3)系统角色:学校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学习中心模块;
(4)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不受时空限制的新颖学习模式;
3、通识课教学系统运营托管服务
(1)平台运营服务
A、具备100万学生在线学习的运营服务能力;
B、平台运营采用CDN网络服务,全国500多个机房缓存视频数据,保证访问流畅;
C、视频访问提供校园网与公网切换服务:平台远程访问、视频数据本地安装、公网访问;
(2)教学全程托管服务
A、开课/结课的所有对接服务:学生信息、学习成绩及学分的导入/导出;
B、学生学习进度监控、课程访问统计分析;
C、在线客服解决学生、管理员、辅导老师使用问题;学生学习的导学、督学(短信、电话、邮件)服务;
D、辅导教师工作情况、工作量监控分析;
E、平台监控、系统维护;
F、学习进程中对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学生感受和意见;
G、尔雅客服团队7*12小时服务响应,客服电话400-6606-211。
四、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模式与考核体系
1、学习模式
(1)学习方式
采用网络学习的方式。每位选修通识课程的同学凭账号(学号)和初始密码(123456)登陆http:// ***.tsk.erya100.com,进行听课、做作业、参加考试、参与互动讨论论坛、提问等项目。
(2)学习时间、地点
在规定学习周期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在宿舍、机房、图书馆、家里进行学习;为了保证学习体验,尽量避免在晚上网络高峰时段进行学习。
(3)指导老师
学校为相关课程配备了助教,辅助学生学习,进行答疑解惑。
(4)学习计划(进度管理)
个人首页展示所有个人相关信息,包括学习进度,作业情况以及考试公告等内容,需实时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
(5)学习内容
点击所选相应课程进行课程学习,按照学习计划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参考书目,观看相关讲座视频,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提问以及讨论。
(6)作业考试
根据个人首页提醒按时完成作业以及考试,以获得相应成绩。
(7)考核标准
每门课程的考核指标比例会有所不同,学生可以在 “考核标准“中查看所选课程的考核指标.
2、考核方法与学分认定
(1)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
①观看课程视频:占总成绩xx%,一般占35-45%
②完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xx%,一般占15—25%
③互动提问讨论:占总成绩xx%,一般占5%-20%(讨论2-5次)
④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xx%,一般占20—30%
(2)学分认定
根据上述考核方法核定并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认定相应学分;最后核定综合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能获得相应学分,需要重新修读或者选择其他课程修读。
总之,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开设网络通识课程是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帮助解决我校在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即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的短缺,通识课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望各系部在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