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优秀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案 >> 正文

历史文化系 郝慧芬《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百家争鸣》

发布日期:2019-09-10 编辑:jwc   点击:[] 次

第三章(模块、单元)授课计划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第三节  百家争鸣

授课

时数

2学时

目标

知识目

系统深入的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论从史出,具有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

难点

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作业与

思考题

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仍在受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励志名言、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请选择你喜欢的学派自己寻找一个角度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作文。

阅读

书目或参考

资料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章(模块、单元)授课计划

教   学  进  程

导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诸子百家智慧争相辉映,绘成一幅让人神往的优美画卷,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思维始终超越不了这些先哲的境界,是什么原因铸就这种辉煌?

讲授新课

环节一:说文解字――百家争鸣的历史渊源

第一,春秋战国去古未远,保有较多原始民主的遗存,因而“处土横议”尚未如后世那样被视作大逆不道。

第二,其时文武士人大多怀着“干求利禄”的热望,而与此同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于是百家诸说极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政治多元为文化多元提供了条件。

第三,正因为政治的及观念的权威尚未树立,而原始民主遗犹存,故当年士子普遍富于批判精神。这种犀利的社会批判精神增强了诸子学说的犀利性,并极易超越时地,流传久远。

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中,对战国诸子竞起的因由有番精要说明:“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环节二:感悟先哲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所谓诸子百家,“诸”是指各个;“子”是对“士”的尊称,百家是指学派林立的现象。西汉司马谈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刘歆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各学派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特征,我们主要介绍其中最有影响的四家。

儒家:“复礼”与“归仁”

儒家是股商以降巫史文化的承袭者,又特别发展了西周的礼乐传统,保有三代的先王观,言必称尧舜,而尤其推崇文、武、周公。是一个重视血亲人论、追求现世事功。

创始人为孔子,学说记载于由其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言论集《论语》中,其要旨在宗法制度下的行为规范,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如果说,礼是外在规范,仁便是思想内核,也是儒学区别于其他诸子的显著特征。

孟子承袭曾参、子思,侧重发展孔子的仁学,力主“法先王”阐扬“王道”“仁政”理想,并以人性善作为仁政说的人性论基础。孟子还发挥《尚书》“民为邦本”及《左传》的重民轻神思想,倡言“民贵君轻”,将民本主义推向高峰。其学说载于《孟子》。

荀子承袭仲弓,侧重发展孔子的礼学,力主“法后王”,通过礼与法规范社会,达到“一天下”的目的,人性恶则是其礼学的人性论基础。其学说载于《荀子》。

墨家:“兼爱”与“尚同”

墨家与儒家在先秦同为“显学”。其创始人墨子(墨翟)曾研习儒学,后来反戈一击,成为儒学最强劲的反对派。墨家学说载于《墨子》。墨子及其门徒多出身游侠和工匠,自称奉大禹遗教,“以自苦为极”,组织严密,最富于宗教性质。作为庶众代表,他们不满殷周以降的等级秩序,抨击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儒家。

墨家从克服社会弊端的需要出发,提出自己的学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墨学与儒学的最大差异在于,以“兼”代“别”以普遍之爱也即“兼爱”取代儒家的等差之爱。此外,与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相对,墨家讲“天志”、“明鬼”,企图借助天的意志推行尚贤、尚同,为下层民众争取生存权利。基于平民的节用节葬观,墨家又以“非乐”反对儒家的“正乐”,以桐棺三寸反对儒家的重丧厚葬。

由于墨家的平民性不见容于秦汉以降的专制政治,其学衰微墨家渐被理解为游侠。中绝两千年的墨学,到晚清才重新被人垂顾,其平等要求和科学实证精,在近代中国再度闪耀光辉。

道家:“无为”与“自然”

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或宇宙本源。以“道”为学说核心内的学派称“道家。创始人老子,其思想言论在战国时经过后学搜集、修订成《道德经》(后来又称《老子》)。老子的社会政治和人生主张是“无为”,认为“无为”方可“无不为”;其战略观是“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使人陷入“大伪”,主张“绝圣弃智”,复归于人的本性,走向“自然”。

庄子承袭老子思想,更进而导向虚无和相对主义,并在老子出世的基础上,倡“超世”、“顺世”、“游世”,认为“虚己以游世”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而“心斋”、“坐忘”则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修炼办法。其学说载于《庄子》。

道家的“出世”与儒家的“入世”共同构筑中国式的人生态度,士大夫进可“入世”,治国平天下,退可“出世”,归隐林泉。统治者既可用儒家学说求得文治武功,又可用道家学说确保休养生息。儒道互补,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

法家:“变法”与“专制”

法”与“礼”同为古代法权形式,但礼讲“别”,强调上尊下卑,法讲齐,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宣扬并推行“法”的学派便是法家。

法家起源于春秋的管仲、子产。位居郑国相位的子产,曾于公元前56年在一件青铜鼎铸刻了刑书,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

战国时期各国以耕战为要务,这些实用和功利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法家的发展,李悝、吴起和商鞅等法家代表人物分别在魏楚、秦等大国执掌国政,其思想的主题是“变法”,力主以今法取代古礼,声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背弃儒、墨、道所崇奉的先王观,而倡导历史进化论。

法家的后期代表为战国末年的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又承继老子法术和前期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提出以法为本,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三者结合的“南面术”,以充作“帝王之具”,并辅之以赏(德)罚(刑),使帝王能利用众智、众力,集大权于一身,“操杀生之柄”。《史记·韩非列传》载,秦王嬴政读韩非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而中国第一个一统帝国——秦王朝,确乎是以法家代表作《商君书》和《韩非子》提供的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政治蓝图建造的。汉代以降各王朝,虽因法家赤裸宣布专制,而不便公开张扬其旗帜,但法家的“法”与儒家的“礼”同样为历代帝王所惯用。两汉以降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历行专制。

除儒、墨、道、法这几种或为当时“显学”,或为后世思想主潮的学派之外、先秦还有一些学派亦有建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论述。

环节三、古为今用 ——百家争鸣的影响和意义

百家争鸣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课堂小结:

在历史长河中,诸子思想随着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做着加法和减法,这也是历代君王、大臣和学者为了“现实”进行选择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阳儒阴法、儒道互补、法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它承载了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国和农业文明。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作业布置:

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仍在受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励志名言、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请选择你喜欢的学派自己寻找一个角度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儒家:“复礼”与“归仁”

墨家:“兼爱”与“尚同”

道家:“无为”与“自然”

法家:“变法”与“专制”

其他学派

百家争鸣的影响意义

通过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列表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

问题:为何墨学几乎成为绝学?

思考:老庄思想的区别何在?

剖析法术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1、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百家争鸣对后世乃至今天的影响何在?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吕梁学院弘博楼B座1楼

联系方式:0358-3389169(综合咨询)  

邮政编码:033001

电子邮箱:jwc@llu.edu.cn

资源推荐
推荐链接
官方媒体
  • 教务部网站
  • 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