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教函 [2022] 42 号
各相关系(部):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教高〔2019〕15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2020年以来,我校共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专业特色优势,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提高专业社会影响力,各获批专业须结合实际制订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方案,现将编制建设方案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吕梁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
1.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系部 | 等级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国家级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化工系 | 省级 |
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系 |
4 | 学前教育 | 教育系 |
5 | 思想政治教育 | 思政部(系) |
6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系 |
7 | 采矿工程 | 矿业工程系 |
2. 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系部 | 等级 |
1 | 汉语言文学 | 中文系 | 校级 |
2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3 | 材料化学 | 化学化工系 |
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系 |
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命科学系 |
6 | 体育教育 | 体育系 |
7 | 美术学 | 艺术系 |
8 | 历史学 | 历史文化系 |
9 | 土木工程 | 建筑系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系 |
11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系 |
12 | 英语 | 外语系 |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须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对照行业、国内外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现状,评估自身办学实际,打造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与优势,在深耕细作、扎实推进中做强做特,努力建设成为同类院校中具有一流水平的示范性专业。
三、建设内容与要求
各专业建设点须对标专业认证、“四新”建设、应用型高校建设、审核评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等主要内容,努力形成一系列省部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与模式,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为牵引,紧密结合山西省尤其是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自身优势,形成明确的专业定位,构建与地方区域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发展目标、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与企业、行业共建产业(行业)学院,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吕梁精神铸魂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流人才。
2.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积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五类“金课”。
3.实践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
立足专业特色,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实践基地、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建立与行业部门、企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学名师、学术院长、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等单位学习交流制度,全方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教学能手、教学标兵,加强“金师”、“双师”教师培养,积极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团队。
5.学风建设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加强学生考风考纪的监督检查,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开展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率调查。建立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6.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建立完备的过程监控、质量评价、持续改进闭环机制。积极参与专业认证,营造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7.教学改革与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坚持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教研相长,推动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建立科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四、工作要求
1. 各专业要高度重视建设方案编制工作,须严格对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附件1)、《吕梁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附件2)要求,明确建设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详述建设任务的完成时间节点,制订预期阶段性成果。要高度重视建设方案编写质量,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任务、经费使用计划、建设进度、预期成果等进行逐一论证。
2.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主体是相关教学系(部),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相关系(部)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纳入系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年度考核。
3. 学校统筹规划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加大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资金投入,分别资助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不少于100万元、50万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周期为3年,从批准当年开始算起。
4.校级一流专业参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强化专业特色,制定三年建设方案,学校根据方案和目标任务统筹给予不少于30万元建设经费。
五、材料报送
各一流专业建设点于11月28日(周一)前将建设方案、建设任务汇总表纸质版1份和电子版提交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联系人:温秋彦,电 话:2297880 ;E-mail:llxyjwc2020@163.com。
附件: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
2. 《吕梁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
3. 吕梁学院XX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参考模版).docx
4. 吕梁学院XX专业一流专业建设任务汇总.docx
教务处
202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