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的
通 知
各教学系、党总支,党政各部门,教辅、附属各单位:
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基础建设工作,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学校决定在全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中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学习研讨活动。活动旨在帮助广大教职工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属性,准确的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清晰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掌握高职教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于人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研讨活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校、系、各职能部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全体校领导组成,刘玉平、闫保平任组长,薛东平、唐福生、杨迎平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等教育研究所,康开龙任主任,刘自强、赵新林、马向东、谭德玺、闫明、张书勤、王辉、刘守文、贺志坚、李志强为成员。
各教学系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系党政班子成员组成,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书记负总责。职能部门以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
二、讨论内容
1、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意义。
2、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针对学校提出的“十五”发展规划目标,深入研讨以下内容:① 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②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③ 学校办学思路;④ 学校办学定位;⑤ 学校办学目标;⑥ 学校办学特色。
三、任务及时间安排
此次活动从5月8起至7月7日结束,共2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5月8日——5月17日):学习和宣传动员阶段
党委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率先进行学习动员,在校领导和各单位一把手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以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为单位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广泛动员。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的有关文件和材料,传达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精神,动员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的目的、意义,认清我校在我省特别是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办好吕梁高专、建好吕梁高专、发展吕梁高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此次活动中。
学校在此阶段邀请专家举办相关讲座,进一步进行学习和发动。
(二)第二阶段(5月18日——6月17日):讨论和征求意见阶段
各单位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围绕讨论内容,发动教职员工踊跃建言献策,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本单位关于讨论内容的总结意见。
学校同时将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分别在民主党派、教职工等各个阶层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
(三)第三阶段(6月18日——7月7日):总结和形成共识阶段
学校将关于讨论内容的论述意见,提请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四、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务求实际,注重实效,使全体教职工通过讨论做到五个明确: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实现四个提高:提高对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地位的认识;提高对现代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特别是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的认识;提高对教学水平评估与学校生存发展关系的认识;提高对作为一名高专教职工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识,使此次活动达到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凝聚人心的目的,为学校迎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顺利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各单位要做好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方案、会议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并及时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办公室。要严格组织纪律,严格考勤,保证学习和讨论时间,学校将对各单位的讨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3、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的宣传,校报、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要开辟专题栏目,刊播有思想深度的稿件。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及时反映大讨论活动动态,交流大讨论成果和经验,促进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4、各部门务于2005年5月17日前把所在部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领导组成员名单和学习、讨论方案交回高等教育研究所;7月7日前把会议记录、活动总结和2篇精选的学习心得、体会论文交回高等教育研究所。
特此通知。
中国共产党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4月20日
附件一:学习参考资料
1、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4、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
附件二:讨论参考题目
1、如何认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就业观?
2、如何立足学校实际,认识高职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3、如何实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有机统一?
4、结合人才市场实际,各专业如何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
5、如何形成我校各专业特色?应有哪些举措?
6、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怎样的教学模式?
7、如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8、我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有哪些特点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
9、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
10、如何加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双师型”教师队伍?
11、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2、立足岗位,如何作一名合格的高职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管理人员?
附件三: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分析教师调查问卷表
1.您目前所教专业: ,
所任课程(含实践教学): ;
2.您是否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1) 是 (2)否
如选(1)请简要说明: ;
3.您对该专业的整体培养方案(而非科目课程进度)是否了解?
(1)是 (2)否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了解?
(1)是 (2)否
4.请您列出该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5.您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1)是 (2)否
如选(1)请你简要说明行业现状:
;
6.您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
(1)知识传授 (2)能力培养 (3)素质教育;
7.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情况:
(1)普遍使用 (2)偶尔使用 (3)基本不用;
8.您在所教课程中如何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1)减少理论传授,增加实验实训,多让学生参与
(2)配合专业改革,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
(3)引入当前技术,开阔学生眼界,解决实际问题
(4)没有采取措施,任由学生发展
9.您所教授专业的课程(含该专业所有课程)教学都采取了那些课程形式?
(1)理论课程 (2)实验课程 (3)实训课程 (4)其他: ;
10.您所教授课程的考试类型是:
(1)理论课程考试 (2)实验课程考试 (3)实际技能考核
(4)综合训练考试 (5)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采取的考试形式是:
(1)笔试 (2)面试 (3)操作 (4)其他:
11.您教授课程选用的教材是:
(1)优秀高职高专教材(2)普通本科教材(3)本校自编教材 (4)无适用教材
12.您认为自己具备哪些“双师”素质?
(1)具有教师职称系列以外的 技术职称
(2)近三年在企业有 个月的工作经历
(3)能全面指导学生实践
(4)获得了 职业资格证书
(5)参加了技术研发工作 (6)不具备
13.列举您参加过的科研开发项目,及取得的相关成果?
14.您所教授专业近三年是否开展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是 (2)否
如选(1)请简要说明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5.您所教授专业就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16.您是否参加过旨在提高业务水平的继续教育或培训?
(1)是 (2)否
如选(1),请简要列举:
如选(2),请说明原因:
(1)本人没有要求 (2)学校经费有限 (3)教学任务繁重
17.若是青年教师,您在教学工作中能否及时得到有经验老教师的指导?
(1)是 (2)否
如选(2)请说明原因:
(1)领导不重视,没有形成制度
(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交流;
(3)教学监控不利,无心钻研业务
(4)以上原因都有
18.您是否参加过本专业相关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或毕业生跟踪调查?
(1)是 (2)否
19.您在课程教学中偏重于: (1)以升学为导向 (2)以就业为导向
20.您所教授专业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提高就业率等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21.您对专业教学改革及管理的意见和建议。